使用微信“扫一扫”
扫描以上二维码
即可分享本文至“朋友圈”

钟老师酒后珍言(1)

发布时间:2017/08/07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84

伫倚危楼风细细,望极春愁,黯黯生天际。
草色烟光残照里,无言谁会凭阑意?
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
衣带渐宽终不悔,为伊消得人憔悴。


柳永这阙《蝶恋花》,犹其最后两句,写尽作者对情的无悔,真个感人肺腑,赚人热泪。然而钟老多情不如柳七,倒是「拟把疏狂图一醉,对酒当歌,强乐还无味。」


疏狂一醉,化为情欲,粤谚有云:「生仔姑娘醉酒佬。」据统计因生产而来的痛楚是最高的十级,可是酒醉所引发的呕吐、晕弦和不适,却没有正式数据,这句谚语的谒后,是「曾经此苦,应承从今以后,再也不会发生了。」可是过不了多久,酒又再醉了,肚子又再大了。


当人一受诱惑,而诱惑力来自心头好,甚么承诺
也会抛诸脑后。有人说,我们不能将生孩子和醉酒连到一起,因为生孩子这个行为有它背后的伟大使命,喝醉酒不过为了一时之快,目的并不高尚。也有人反驳,生孩子不也一样,出发点可能更加不堪,只是后果之大,被影响的生命或比醉驾更多!所谓「半刻欢愉终生恨。」究竟谁是谁非,「人大」也不懂解释,然而一杯在手,享受就在当下;一娇在拥,那管十月怀胎。


上面写醉,还有些宿酒的余馊流了下来。老钟唯有沐浴更衣,正襟整冠,危坐桌前,和读者以纸作杯,以笔为樽,以墨代酒,分享中华大地的葡萄酒文化。葡萄,也叫作「葡桃」、「蒲陶」、「蒲桃」、「蒲萄」等等。明朝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曾提及:「葡萄,《汉书》作蒲桃,可造酒,人酺饮之,则醄然而醉,故有是名」。「酺」,即聚众而饮,所以近年潮语所谓「出来浦/蒲」,应是「酺」,且是古字潮用。而「醄」,是醉的意思,深爱一种事物,我们称之为醄醉。


根据李时珍所写来推断,就是因为葡萄这种水果所酿成的酒液芬芳味美,于是聚众共享,饮后醄然而醉,故假借「酺」「醄」二字,叫作葡萄。 回说我们伟大的中华葡萄酒文化,明朝的李时珍引用《汉书》以诠释葡萄,而这种植物早在《诗经》和《周礼》等已有述及,葡萄酒在中华饮食舞台正式登场的时间郄是汉朝武帝年间,乃张骞出使西域时(公元前138—前l19年)从大宛带来的手信。大宛,传说中汗血宝马的原产地,即现今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费而干纳,位于中亚细亚,该国处于北半球产酒气候带,与意大利的纬度相近,相信当年也可能盛产葡萄。


因为葡萄的发源地是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,是大宛之南,中土之西。《史记·大宛列传》:「宛左右以蒲桃为酒,富人藏酒至万余石,久者数十年不败。」「汉使(即张骞)取其实来,于是天子始种苜蓿、蒲桃。」据宋代《太平御览》记载谓,汉武帝「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。」可见那时大宛以葡萄酿酒,富有人家藏量至近万石(斛),一石为十斗,一斗为十升,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,按现今的包装,一万石约等于266,667瓶,而且可以窖藏几十年而不变坏,可见那时的收藏家于量和质方面都是有要求的。张骞取了种子回来,于是汉武帝就在皇宫附近大量栽种了葡萄和酿造葡萄酒。至此,葡萄酒于贵族和上层社会间蔚然成风,争相饮用。


而全球葡萄酒的抄卖,原来早于2000年前,中华民族原是始作俑者。 是耶非耶?老钟下期自有分解。 人称诗仙的李白,却自诩为酒中仙,传说本是西域人士,爱的应该是葡萄酒吧,他在《对酒》一诗中写道: 蒲萄酒,金叵罗,吴姬十五细马驮。 青黛画眉红锦靴,道字不正娇唱歌。 玳瑁筵中怀里醉,芙蓉帐底奈君何。

COPYRIGHT © 2009-2020 中山拉歌酒业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